【團隊管理攻略】團隊不願創新?不懂適應轉變?缺的可能是成長思維 (Growth Mindset)
在市場和外部環境瞬息萬變的今天,企業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創意和資源,更重要的是團隊的心態與適應能力。然而,許多管理者會發現,阻礙團隊突破框架的,並非缺乏創意,而是存在於團隊成員心中的固定思維(Fixed Mindset)。這種思維讓人害怕失敗、拒絕挑戰,從而限制了團隊的潛能。
為了解決這一問題,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了一個備受矚目的概念——成長思維 (Growth Mindset)。這種由美國心理學家Carol Dweck提出的思維模式,已成為微軟等跨國公司推動創新與應變的核心理念。本文將探討如何通過成長思維帶領團隊,打造更具韌性與適應力的組織文化。
如何運用成長思維(Growth Mindset)提升團隊創新力與適應力
固定思維 vs. 成長思維
甚麼是成長思維和固定思維?根據Carol Dweck提出的理論,我們對自己的能力、努力和成功的看法,往往能歸類為「成長」和「固定」兩種思維。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僅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觀念,從而影響個人的行為,也決定了整個團隊的文化和績效。以下是兩種思維模式在不同情境下的具體表現,以及它們對團隊的影響:
1. 對待努力的態度
- 固定思維:
固定思維的人認為,努力是能力不足的證據。他們相信真正有才華的人應該能輕鬆完成任務,而不需要付出額外努力。例如, 當同事面對新的工作內容時, 很容易會認為:「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, 不會做得好的, 不要嘗試了。」; 即使他努力地完成了,他仍然會認為:「我花了這麼多時間才做到別人七成的水準, 真是辛苦, 證明我真的不行。」
影響:這種態度會導致同事不願意投入時間學習新技能,從而限制了個人和團隊的成長空間。 - 成長思維:
相反,成長思維的人相信,能力和智慧是可培養的, 所以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。他們認為通過持續的學習和累積經驗,任何人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。這樣的同事通常會說:「雖然我之前沒有這方面的經驗, 但日子有功, 我已經看到自己的進步了。」
影響:這種態度能促使團隊成員更加積極地面對困難,並為長期成功奠定基礎。
2. 面對挫敗時的反應
- 固定思維:
當面臨挑戰或挫折時,固定思維的人容易放棄。他們認為挫敗意味著自己能力的極限,因此更容易選擇退縮以避免受挫。例如,當同事向客人推介產品, 推介了很久之後, 客人仍然選擇先再考慮一下, 同事會傾向認為:「我就這點水平,多賣力多有耐心介紹最後結果都一樣,下次不如省點功夫。」
影響:這樣的行為會讓團隊陷入困境,因為成員不願意嘗試,也缺乏解決問題的動力。 - 成長思維:
成長思維的人則將障礙視為學習和突破的機會。他們會專注於問題的解決,而非停留在失敗的情緒中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「在剛剛的銷售中, 客人在說到產品功能時似乎很感興趣, 但說到價錢後便說要再考慮一下, 證明我在介紹產品方面沒有問題, 但需要加強一下處理價格上的異議的能力。」
影響:這種反應能讓團隊更具韌性,面對未來挑戰時更加從容。
3. 對待挑戰的選擇
- 固定思維:
固定思維的人害怕挑戰,因為挑戰可能暴露自己的不足。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熟悉的任務,以維持「聰明」或「能幹」的形象。例如,當公司希望同事掌握新的銷售模式時, 他們會說:「這跟現有做法差太遠了,我一定不習慣, 我不想拉低銷售成績。」
影響:這會導致團隊缺乏創新,因為成員避免嘗試新方法或新策略。 - 成長思維:
成長思維的人則渴望挑戰,因為他們認為挑戰能幫助自己學習和成長。他們更專注於過程中的收穫,而不是擔心結果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「這個項目雖然困難,但我累積到不少經驗,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。」
影響:這種態度能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和積極性,並推動企業持續進步。
4. 對待批評的態度
- 固定思維:
固定思維的人將批評視為個人攻擊,無論批評多麼建設性,他們都選擇忽略或防禦。例如,當上司向同事指出其可改善之處時, 同時可能會認為:「我根本不是我的錯, 你當時的指令並不清晰, 而且有其他因素影響了事情的結果。」
影響:這樣的態度會阻礙個人和團隊的改進,並可能讓團隊陷入惰性。 - 成長思維:
成長思維的人樂於接受批評,並將其視為提升自己的機會。例如,他們會說:「你的建議很有道理,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。」
影響:這種開放的態度能促進團隊內的透明溝通,並讓整體績效不斷提升。
5. 對待他人的成功
- 固定思維:
當看到他人成功時,固定思維的人常常感到威脅。他們會將他人的成就與自己的不足聯繫起來,從而產生不安全感。例如,當知道有其他同事收到客人的表揚時, 同事可能會認為:「他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, 有甚麼了不起。」或者「為甚麼我沒有這種好運?」
影響:這種態度會削弱團隊的合作精神,甚至引發內部競爭。 - 成長思維:
成長思維的人則將他人的成功視為靈感和學習的機會。例如,他們會說:「他的成功很有啟發性,我應該向他學習。」
影響:這種態度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互相學習,並營造積極進取的氛圍。
固定思維的團隊往往停滯不前,因為成員害怕失敗、不願冒險;而成長思維的團隊則擁有無限的可能,因為他們擁抱挑戰、樂於學習、從不懼怕犯錯。對於企業而言,幫助團隊從固定思維轉向成長思維,不僅能提升適應力,還能激發創新力,為企業長遠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成長思維在團隊管理中的應用
1. 稱讚過程而非結果
固定思維的團隊成員通常追求外界的認可,害怕失敗。而成長思維則更注重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。因此,管理者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同事的行為和過程上,例如:
- 固定思維的稱讚:「你很有天分!」
- 成長思維的稱讚:「你這次真的很用心,努力學習了新技能,才完成了這個挑戰!」
這種轉變能鼓勵團隊成員專注於具體行為和自我提升,而非僅僅追求結果。
2. 鼓勵挑戰與學習
在績效管理中,企業應該對突破性的行為給予肯定,並提供學習和挑戰的機會。例如,在面對失敗時,管理者可以採取前瞻性的態度,幫助團隊反思下一步該如何改進,而不是責備個人或團隊的過失。
3. 建立支持成長的環境
一個充滿成長思維的公司文化,應該提倡以下原則:
- 面對挫折:從追究責任轉變為共同探討改進方法。
- 打破面子文化:避免讓同事因害怕丟臉而不敢嘗試,例如打破「做錯一次,大家會記住一輩子」的觀念。
- 鼓勵協作與分享:將團隊的成功視作共同努力的成果,而非個人表現的競技場。
擁有成長思維的團隊,能更好地應對挑戰、不斷提升適應能力,並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。作為企業管理者,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式,從固定思維轉向成長思維,通過讚美努力、鼓勵挑戰、接納失敗,共同打造一個具備韌性與創新力的組織。
從今天開始,讓我們用成長思維帶領團隊,為企業的長遠發展鋪平道路。
想了解更多關於天高的培訓課程?歡迎瀏覽 天高企業培訓 或隨時聯絡我們!
相關文章
給予回饋時效果不佳?有哪些常見錯誤?又該如何改進?點擊閱讀!
委派工作時下屬產生抗拒?想讓委派更高效、更有溫度?掌握這 4 招,點擊閱讀!
回饋時遇到抗拒情緒? 4招有效處理, 點擊閱讀!
想激發下屬潛能,提升自主性與獨立性?掌握這 3 大 coaching 原則,點擊閱讀!
Coaching 必備:用 GROW 模型提升目標實現力,點擊閱讀